虽然我国已是链条生产大国,但链条的人均年产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左右,特别是我国链条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众多企业还不具备研发或规模生产中高档链条的能力。
我国链条行业处于以"高产量、高消耗、高污染、低品质、低效能、低价位"为增长方式的初级"小康"发展阶段,特别是规模小、效率低、品质不高、后劲不足、综合实力不强的小型企业约占60%,这些企业基本属于靠原始积累、简单扩大再生产的粗放型企业,从而降低了我国链条行业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国链条行业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的能力。虽然我国链条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只有4.5%左右,且以维修市场为主,尚未真正跨进一般由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链企业控制的中高档市场的门槛。
我国链条行业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结构。从原材料改制到成品出厂,每道程序一应俱全,这往往加大了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制链工艺技术及工艺装备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大部分企业仍使用传统的普通制链工艺装备;链条用冷轧钢带与冷拉钢的质量不稳定;具有稳定质量功能的连续性化学热处理生产线有待开发;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一般中小企业要切实加快由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在做大中求精、求专、求好,培育自主核心技术,用知本实现跨越。"十一五"期间,行业内必须培育一两家能引领中国链条行业潮流的现代化企业,崛起若干个具有研发及规模生产汽车链条或其他中高档链条的特色企业,拥有一批可规模生产附加值较高的大规格、异型链条的骨干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链技术水平的差距。"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要有三分之二以上企业的制链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产品开发的品种规格超过3000个,其中"三高一优"产品的品种规格占开发总数的40%左右,完成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0个。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技术创新提升品质,以上乘品质铸就品牌,以强化品牌创造名牌。我国工业链条产品要拥有一批在国内响当当,在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强势品牌、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